范顺科全力做好铜板带箔进口替代工作,确保
铜板带箔是我国国民经济制造业重要的基础原材料,目前国防、军工领域已经做到了自给自足,但电子信息行业为主所需的部分中高端铜板带箔仍然依赖进口,有个别产品遭到禁运,这给我国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带来诸多隐患,俄乌事件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认为:做好铜板带箔进口替代工作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铜加工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高端不断攀升的必然选择。当前,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我们要抓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的难得机遇期,敢为会为,全力推动铜板带箔尽快实现进口替代。
一中国铜板带箔产业基本情况(一)铜板带箔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统计,年中国铜板带箔总产量为万吨,占全球铜板带箔产量的60%左右,居世界第一。其中板材产量30万吨;带材万吨,同比增长15.7%;箔材62万吨,同比增长31.9%。年增速创近年来新高。铜带材、箔材产量五年年均增长达7.2%、18.8%。
图-年中国铜带材产量和增幅,万吨
图-年中国铜箔材产量和增幅,万吨
细分品种中,年黄铜带产量91万吨,同比增长13.8%;紫铜带产量81万吨,同比增加17.4%;锡(磷)青铜带产量26万吨,同比增加18.2%;白铜带产量4.5万吨,同比增加12.5%;高铜合金(铜含量96~99.3%)带24万吨,同比增加20.0%。电子电路铜箔35.4万吨,同比增长7.3%;锂电铜箔25.5万吨,同比增长82.1%;压延铜箔1.1万吨,同比增长37.5%。
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电解铜箔产能增幅很快,自年以来连续两位数增长,年国内立项、签约的电解铜箔新项目总量达到万吨。铜板带企业近两年新建产能以大企业和高端板带为主,在建产能预计40~50万吨,占铜板带产量约20%。
(二)产品质量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个别高端产品仍存差距
我国铜板带箔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标准体系,主要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除满足电子通讯、家用电器、新能源等主要市场需求外,也能满足国防军工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铜板带箔总体上是能达到进口产品质量要求的,个别特色或高端产品仍存差距。
铜板带方面,当前我国第一代、第二代铜及铜合金板带材:高导电(热)纯铜系列产品、黄铜、青铜、普通白铜、C、C制备技术成熟;第三代铜合金板带材:中强度合金产品(CuCrZr、C)制备技术趋于成熟,蚀刻引线框架带材批量销售;第四代铜合金板带材:双60合金(MSP1,KLF)在国内供应紧张,高品质C和C比较紧缺,高性能铜铬锆、铜钛合金板带、半蚀刻引线框架带材处于小批量试用阶段;第五代铜合金带材:双70、双65合金,我国正在率先研发;其它新型合金类:CFA(CuFe)合金制备技术领先。令人欣喜的是,企业更加重视研发应用:自主研发投入持续提高,研发品种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加重视装备国产化:近几年热轧、粗轧、自动清洗线等基本使用国产设备,其它装备进口替代也在不断推进;更加重视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以博威、金田为引领,铜板带数字化改造加快进行。
电解铜箔方面,我国锂电铜箔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电子电路铜箔存在一定差距。锂电铜箔近些年技术发展较快,满足了我国新能源领域质量要求,4.5μm铜箔已批量应用;电子电路铜箔中,低轮廓铜箔产品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近年来经过技术攻关,在品种开发、批量生产及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压延铜箔具备了进口替代条件。压延铜箔体量不大,目前国内产品种类、性能和质量已经和国际先进水平非常接近,只在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方面有少量差距,具备了进口替代条件。表面处理中,黑化处理、低轮廓度表面处理技术已经过关,向多家下游企业批量供货。
(三)产业竞争力强
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成本具有相对优势。近年来,铜板带箔行业涌现了宁波兴业、楚江新材、金田铜业、博威合金、中铝洛铜、华中铜、铜陵金威、建滔铜箔、灵宝华鑫、铜冠铜箔、南亚铜箔、中色奥博特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不仅产品品种规格齐全,而且产品质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就性价比来说,对比国外知名企业,优势明显,在个别领域,甚至开始大量出口。
铜板带箔行业生态变好,企业间行业自律、交流合作日趋加深。产能合作进一步加强,减少了重复建设,企业间利用富余产能互供铸锭和带坯。中国铜板带产业二十家企业领导人峰会已召开四届,高峰论坛召开后,企业家之间走动更加频繁,通过深刻交流,互相学习,就行业细分问题的协商探讨交流渠道更为通畅,极大地推动了行业各方面的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竞争氛围。
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首先是国有控股企业管理机制更加务实,企业家素质大幅度提升,中铝洛铜、华中铜、铜陵金威、春雷、江铜铜板带、广州铜材厂等国有企业均实现满产和盈利。其次是规模化、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楚江新材以3个%作为其经营理念,规模化优势逐渐显现;宁波兴业中高端牌号最多,职业经理人制度执行最好;博威合金是铜板带高端生产典范;宁波金田产业链最完备,综合管理能力强;众源新材是紫铜带生产领军企业;鑫科、紫金的锡磷青铜带,力博的无氧铜带达到国际水平。
铜板带箔产业集中度提高,兼并重组加快。当前,绝大部分铜板带箔企业发展处于上升势头,龙头及大型企业产量均逐年增加,近两年产量增量远大于排序靠后企业。铜带材前4家、前8家企业市场占有率分别提升至32.2%、45.5%,产业集中度提升至低集中寡占型。铜箔材中,具备资金实力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新建产能和兼并重组更快。
(四)传统消费领域稳中有增,新兴消费增幅很大
铜板带箔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包括电子计算机、手机、集成电路、接插件、电源和信号传输、电子电路板、电磁屏蔽、散热、弹性元件等)、家用电器、交通运输、储能、电力、导热、服辅装饰等。年,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稳中有增;家电行业内需疲软,外销出口增速创十年新高;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5.7%,创十年新高;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2%;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其中消费、动力、储能型锂电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8%、%、%;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增幅42.1%。下游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需求的增长带动了铜带箔产量的迅猛增长。
二中国铜板带箔进口研究分析(一)铜板带箔进口基本情况
1.进出口数量
中国铜板带箔长期以来一直为净进口。近年来铜板带随着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净进口量逐年减少;铜箔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进口量有所增加。年,中国铜板带材进口20.01万吨,出口3.86万吨,净进口16.14万吨;中国铜箔材(不含覆铜板)进口10.86万吨,出口1.93万吨,净进口8.93万吨。年铜板带材进口12.78万吨,出口8.04万吨,净进口4.94万吨,比年减少69.4%;箔材(不含覆铜板)进口15.2万吨,出口4.0万吨,净进口11.2万吨,比年增加25.4%。
图3中国铜板带历年进出口量,万吨
图4中国铜箔(不含覆铜板)历年进出口量,万吨
2.进口产品结构
年中国铜板带箔进口产品中,无衬背精炼铜箔进口13.2万吨,黄铜带进口3.78万吨,其它铜合金带进口2.51万吨,紫铜带进口2.21万吨,白铜板带进口1.40万吨,锡青铜带进口1.29万吨,其它无衬背铜合金箔进口0.99万吨,无氧铜带进口0.95万吨,其它产品在吨以下。初步分析认为,黄铜带、紫铜带、锡青铜带、无氧铜带我国生产水平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无明显差别,国内能实现进口替代;无衬背精炼铜箔(主要为电子电路铜箔、压延紫铜箔)、其它铜合金带(主要为高铜合金带)、白铜板带、其它无衬背铜合金箔(主要为压延铜合金箔)的高端产品还存在差距,普通产品、中端产品已没有差距,可以替代。
3.进口主要来源国和地区
年中国大陆进口铜板带主要来自于日本(占比38%)、韩国(占比22%)、德国(占比18%)、中国台湾(占比11%)等。进口铜箔主要来自于中国台湾(占比68%)、韩国(占比15%)、马来西亚(占比7%)、卢森堡(占比4%)、日本(占比3%)等。
图5年中国铜板带进口地区和比例
图6年中国电解铜箔进口地区和比例
(二)推动中国铜板带箔进口替代的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
在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铜镍硅和铜铬锆引线框架材料,抗压强度不低于MPa、导电率不低于80%IACS的铜合金精密带材,耐腐蚀热交换器用铜合金材料,新能源、半导体照明、电子领域用连续性金属卷材、高性能铜箔材料均列入其中,为国家鼓励类产品;新材料技术也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八大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在国家其它相关规划中,也对铜板带箔相关材料做了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