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万润与客户披露数据矛盾,实控人主观故
科创板上市委年第48次审议会议公告,于6月13日审议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湖北万润)的首发申请。
6月6日科创板上市委年第48次审议会议公告,于6月13日审议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湖北万润),北京晶品特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晶品特装)的首发申请。然而分析发现,其招股书中与客户披露数据矛盾,实控人主观故意拆借大额资金,产能过剩风险过大,此次上市,困难重重。
与客户披露数据矛盾
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相对较高,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8.87%、84.56%和92.21%,主要系:由于公司客户多为新能源锂电池行业龙头企业,且下游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集中度较高,导致公司客户相对集中。同时,为公司长远发展需要,相比竞争对手,公司对宁德时代、比亚迪的销售占比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销售客户的均衡性。公司销往主要客户的正极材料产品均已通过客户质量测试认定,并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
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内容显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在年为其第4大供应商,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年,公司对亿纬锂能的销售收入为.25万元。
然而在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年的年报中显示,其第三名供应商的采购额为.37万元,与湖北万润披露的.25万元相比,湖北万润在年的公示数据中增加了万元,这将近万的销售收入差异不得不让人怀疑,到底是谁在说谎,联想到为了上市调节收益,使得财报更加好看,似乎湖北万润的动机更强一些。
而调节数据的地方还不止这一处,在湖北万润的年的财务报表中显示其年向亿纬锂能的销售金额为.61万元,然而在亿纬锂能年的财务报表中显示,其前五大供应商并没有该数字金额,和该数字金额相近的两个采购数据分别为.07万元和.24万元,如此差异巨大的数字,背后显示出的问题耐人寻味。
实控人主观故意拆借大额资金
本次发行前,刘世琦和李菲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刘世琦、李菲直接和间接控制发行人2,.万股股份(合计持股比例为43.%),本次发行完成后,上述二人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此外,刘世琦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菲为公司董事。
报告期内,公司向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拆出资金分别为5,.30万元、5,.05万元和.00万元,合计11,.35万元,存在关联方大额资金占用情况。其中,年发行人通过深圳精一、上海鹏科向司祈曼采购的过程中存在2,.53万元预付货款被公司实际控制人占用。此外,外部投资者长江高新以可转股债权形式向已停产的襄阳华虹投资2,.00万元,构成实质意义上的拆借资金。
据了解,在其股份公司成立后,公司制定了《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股东大会审议有关关联交易事项时,关联股东不应当参与投票表决,其所代表的有表决权的股份数不计入有效表决总数。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对公司负有诚信义务。控股股东应严格依法行使出资人的权利,控股股东不得利用利润分配、资产重组、对外投资、资金占用、借款、担保等方式损害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损害公司的利益。
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该制度并没有被有效执行,在被证监会问询到有无制度保护时,其只是再次搬出该制度,却没有对该制度的进一步惩罚管理措施,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内控管理诚意。
此外,在对实控人侵占资金的合理性解释时,其称公司发生的关联方资金占用主要系公司实际控制人占用发行人资金用于投资政府主导的项目湖北锂诺,并非实际控制人主观故意为之。
然而,根据国家法理学中对于故意的解释,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具体到资金拆解,就是实际控制人明知资金拆解会对公司产生危害结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结果发生的心态。
那么,不论其用该资金是处于什么目的,其都没有根据公司制度完善流程,造成事实上的故意,但是其在解释时却辩称非主观故意以逃脱相关惩罚,是否对相关的法规太过蔑视了?
产能过剩风险过大
按照IPO计划,湖北万润将通过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12.62亿元,其中8亿元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分两期投产5万吨磷酸铁锂。
5万吨的产能扩张计划,相比主要竞争对手来说并不算大,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规模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德方纳米、湖南裕能、湖北万润。同样处于IPO冲刺阶段的湖南裕能拟通过募集资金扩产12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德方纳米正在推进定向增发事项,拟募集资金用于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属于纳米磷酸铁锂的升级产品)生产基地项目;而在年1月,德方纳米还与曲靖市签订了年产33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
年产能、销量较少的富临精工,也在扩产规模上却不落人后,年7月公告规划新增投资年产2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于年6月实现投产。此外,富临精工正在推进定向增发事项,拟新建年产5万吨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项目。
而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近年来部分磷化工上市公司也在跨界进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且投资规模较大。年2月,中核钛白(,SZ)宣布投资建设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总投资.08亿元;年11月,川发龙蟒(,SZ)公告拟在德阿产业园区建设磷酸铁锂20万吨、磷酸铁20万吨生产线;年1月,新洋丰(902,SZ)公告计划总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和5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配套10万吨精制磷酸生产线;年12月,天原股份(,SZ)宣布拟成立全资子公司投建10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另外,还有其他上市公司也在计划进入磷酸铁锂的生产。
对于其他领域跨界进入磷酸铁锂领域,湖北万润回复记者表示,近年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呈现向高循环寿命、高安全性、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工艺技术壁垒也不断提高。因此,行业新进入者短期内较难突破关键工艺技术,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
从目前的产能扩张规模来看,现有磷酸铁锂龙头企业计划扩大产能60万吨以上,其他领域跨界计划投资的产能则更大,那么磷酸铁锂的市场需求量有多大?湖北万润招股书(申报稿)引用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年、年、年磷酸铁锂出货量分别为5.8万吨、8.8万吨、12.4万吨,三年合计出货量为27万吨。招股书引用的国信证券《磷酸铁行业专题报告》数据显示,按照0.25万吨/GWh磷酸铁锂单耗测算,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量有望达到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机构对磷酸铁锂的需求量预测有较大差别。年2月,中核钛白在回复深交所问询中引用中信证券测算数据,预计到年-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分别为49万吨、69万吨和98万吨。
对于行业产能大扩张,湖北万润也提出了产能过剩的风险,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正极材料行业,产能急剧扩张,随着终端应用场景对材料安全性、能量密度等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可能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
英特科技IPO:问询函答复前后矛盾,社保数据“打架”,没现金却着急分红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定于年6月10日召开年第32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会审议浙江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特科技”或“公司”)的首发申请。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效换热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包括高效新型壳管式换热器、同轴套管式换热器、降膜式换热器等产品以及分配器等,作为热泵、空调的核心零部件,广泛应用于采暖、热水、制冷、工农业生产等领域。
然而IPO看点分析发现,其存在问询函答复前后矛盾,社保数据“打架”,没现金却着急分红等诸多问题,此次上市,困难重重。
问询函答复前后矛盾
证监会在问询函中提及:申报材料显示,发行人选取宏盛股份、中泰股份、鑫盛股份、同飞股份等4家公司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进行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等方面的比较,但在分析毛利率时选取了一万节能作为对比。请发行人:
说明可比公司的选择范围、选取标准,未选取一万节能的原因;按照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业务模式、收入情况、利润情况、毛利率情况、主要客户等方面,分析说明选取该4家公司作为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依据、过程、考虑因素,发行人可比公司的选取是否可比,如否,请重新选择可比公司样本。
据此,英特科技在答复时称:公司主要产品以高效新型壳管式换热器、同轴套管式换热器、降膜式换热器等产品以及分配器等系统配件为主,广泛应用于供热采暖、空调、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工农业应用等领域。目前,不存在与公司细分产品定位、主营业务与应用领域完全相同的企业。
发行人同行业公司的具体选取标准和原则主要包括:
(1)从事换热器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或挂牌公司;
(2)是否披露相关产品的业务数据;
(3)主要产品及所属行业与公司相近;
(4)整体业务规模与公司是否具有可比性。
公司综合考虑了上述4条标准,选取了宏盛股份、中泰股份、鑫盛股份、同飞股份等四家公司作为可比公司进行比较。因考虑到一万节能为新三板挂牌公司,相关产品财务数据可获得性好、主营业务为设计、制造中央空调机组配套用蒸发器、冷凝器等压力容器,主要产品为壳管式换热器、应用场景及客户群体等方面与发行人较为类似,为便于对比分析,将一万节能纳入可比公司范围。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明明证监会要求其解释为什么没有选择一万节能的原因,在其解释一大堆后,其称将一万节能纳入可比公司范围,那么,在其之前,为什么在财务数据对比中没有将一万节能放入对比范围中呢?这样自相矛盾的答复,不得不让人怀疑整个数据的真实性。
社保数据“打架”
年9月,英特科技实际控制人方真健与创始团队员工陈新波2人共同出资设立了合伙企业安吉英睿特。年12月,方真健通过合伙出资份额转让的方式,吸收了29名公司管理团队及员工作为安吉英睿特的新合伙人。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安吉英睿特持有公司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安吉英睿特增资公司,英特科技做了股份支付处理,涉及股份支付金额为2,.32万元,一次性计入年度当期费用。
报告期内,英特科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人员的薪酬总额分别为.92万元、.02万元及.33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比重分别为5.99%、5.46%及4.11%。截至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受教育程度并不高,人比例高达83.06%的员工教育水平仅高中及以下。
从参保人数上看,招股书称公司报告期的参保人数分别为:人、人和人。
其母公司报告期内的缴纳社保情况如下:报告期内,期缴纳社保人数为、、,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拥有1家全资子公司晶鑫精密。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注销子公司的情形。其子公司在、年的缴纳社保人数为90、人。
那么,在对其数据相加后可以发现,其年、年的缴纳社保人数为人、人、与其公布的数据不一致。
没现金却着急分红
据招股书披露,英特科技年至年(以下称“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0万、.68万、.55万,对应净利润分别为.32万、.58万、.98万。现金流情况中,报告期内,英特科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24万、23.31万、.06万,对应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1万、.52万、3.53万。虽然,英特科技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整个报告期内稳步提升,但对应的经营活动现金却呈下降趋势。
分析人称,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对应自身的主营业务情况,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以带动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则说明企业业务增长驱动力来自于主营业务,说明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强,有市场;否则企业的主营业务增长动力不足,其产品竞争力不足,市场萎缩。而英特科技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主营业务在整个报告期内呈现萎缩状态,其产品销售情况一年不如一年,从其逐年增长的应收账款、逐年扩大的存货也能看出一二。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3,.53万元、3,.63万元和6,.70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4.39%、16.80%和24.85%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却依旧不忘捞钱,报告期内,英特科技现金分红2次,合计.00万元。经英特有限于年6月6日召开的股东会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按年末股东的出资比例,向全体股东分配现金股利2万元。经英特科技于年12月26日召开的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以总股本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50元,合计现金分红万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