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南林牌rdquo可旋转

在学校逸夫科技实验楼热能工程及节能技术实验室里,静静地卧着一台装置,它的名字叫“可旋转式热管换热器实验台”。凭借它,材料学院刘翔老师团队荣获了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竞赛”三等奖。

在采访刘翔老师的过程中,记者惊讶地发现,一石数鸟不是童话,“可旋转式热管换热器”实验台不但使团队科研工作如虎添翼,并为企业节能减排,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为教学工作提供了鲜活平台。

余热回收、节能减排

采访伊始,刘老师讲述了实验台的背景。该项发明的创意最早起于生产实际的需要。刘老师介绍,余热回收、节能减排是工业生产中永恒问题,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科学家都在为此脑洞大开,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高于度的高温余热回收效果好,效益显著,低于度的低温废气余热回收成本高,利用率差。我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研究低温余热回收。目前我国大量的中小胶合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是采用蒸汽烘干单板,产生多度的湿热空气,然后就直接向环境排放。既浪费了热能,又增加了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材料院能源与建筑环境系孙军教授、刘翔博士申报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胶合板干燥节能技术”,国家科技部于年批准了该项目,在获得国家经费资助后,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材料院能动系的老师们就开始集中力量来攻克胶合板生产企业余热回收的科技难关并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为企业增效,为环保效力

为企业增效,为环保效力,低温余热回收科技成果是辉煌的。记者在刘老师那里看到了上市公司“德华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证明,企业应用了“干燥尾气余热回收蒸汽梯级应用”等节能技术之后,年到,年度新增产值分别为50万,万,万,新增利税分别为5万元、12万元、30万元。胶合板干燥单位产品能耗由原来的kg标煤/m3降低为82kg标煤/m3,节能率为23%左右,对于年产1万平米的生产线,每年节能量可达.7吨标煤,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年辐射带动效益1亿元以上,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为了更客观地评价这个节能设备的效用,团队委托专业机构——江苏省节能中心对设备工作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节能率达到10%以上。该项目在年通过了科技部和国家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的科技成果验收。

面对德华公司的赞扬,权威部门的检测数据,科技部的结论,记者请求刘老师谈谈研发过程中的故事,刘老师说:“没有什么故事,科研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让设备实现预定的功能,我们的独创性在于对常规有了突破,做一些调整。至于和工人师傅们在生产线上记录、调试、改造,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都不算什么。”

助力提高学子实践能力

相较于获奖、申请专利,刘老师更在意的是“可旋转式热管换热器实验台”在教学中的作用。记者跟随他到实验室,站到这个装置前,刘老师一改在办公室里的冷静沉稳,兴致勃勃地为记者讲解试验台的工作原理和教学效果。换热器工作时,冷热空气在风机带动下分别流经热管换热器的冷凝段和蒸发段发生热量交换。这个装置的不寻常在于对常规热管换热器的中隔板进行了改动,中隔板与换热器内壁采用柔性连接可沿一定角度摆动,热管通过连杆与旋转手轮相连接,实验中将手轮旋转一定的角度,即可带动热管沿来风方向旋转0~45度。便于测量不同条件下的参数。该设备作为教学用具,与教材相结合,学生通过对装置的构件分析,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换热器原理和工作方式,借助装置模拟生产条件,能精准地计算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达到的参数。

在此基础上,刘翔老师还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陈梦军、姜冬冬、李雨轩三位同学以该设备为基础,创新设计作品。他们亲手画图、亲笔计算,体验了一把工厂工程师岗位的感觉,先有新想法、再把想法变成蓝图、把蓝图变成实物、对实物进行再研究,最终达到设计要求,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尽管没拿到奖,但几个同学实实在在地向应用型人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授权发明专利和获奖

刘老师说此次得奖的“可旋转式热管换热器”实验台,实际上是试验田里的硕果。从年开始,为了解决胶合板厂的低温余热回收问题,老师们潜心研究,有了可行的方案后,为了稳妥,选择了先在实验室做个小装置,积累经验,再用于生产实践的分步措施。严谨的态度、严密的计算、严格的工艺,试验田终于结出了硕果。年12月,该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局的发明专利授权。年11月,该装置获得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竞赛“全国三等奖”。

刘老师特别强调,硕果来自团队的努力,也来自学校的支持。学校一直鼓励教师运用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学校每年开展自制实验仪器申报项目,重点支持教师自制仪器设备的设计与开发,激发了教师设计制作教学仪器设备和开发探究性实验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融合。这个装置在学校获得一等奖后,由学校推荐参加教育部比赛,在全国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院领导在管理上、经费上给予了积极支持。团队老师南下浙江,到胶合板生产厂调研,北上哈尔滨,和机械生产厂接洽,学校都一路绿灯,提供方便。

南京林业大学

NJFUEDU

通讯员:沈惠、黄嘉雯、汤滟文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报第期第2版

排版:黄雪缘

近期热门文章:

?重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印发

?我校科研成果首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南林资讯台

第二周讲座、活动、招聘信息汇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