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荐
知识点总结
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6供暖空气节能设计1
6.0.1??居住建筑不宜采用空调系统供冷,当采用空调系统供冷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的规定。
条文:温和地区居住建筑中,温和A区基本无空调供冷需求,温和B区也仅少数地区少数时段存在空调供冷需求,因此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考虑,不建议温和地区居住建筑采用空调供冷。????对于施工图设计阶段仅预留空调机位的居住建筑,由于设备的选择由用户自理,不在设计控制的范围。针对少数确需采用集中空调系统供冷的情况,本标准不再具体规定,强调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的规定。
6.0.2??居住建筑供暖方式及其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的用能需求结合当地能源情况、用户对设备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等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宜选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条文:温和地区具备天然的气候优势,可再生能源资源比较丰富,尤其太阳能综合利用条件优越,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温和A区冬季存在供暖需求,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供暖的需求逐年上升。对于居住建筑选择集中供暖系统方式,还是分户供暖方式,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需要根据按建筑功能、建筑规模、用能需求、用能特点、可再生能源资源情况、环境效益等进行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来确定。同时,该地区的居民供暖所需设备及运行费用全部由居民自行支付,因此,还需考虑用户对设备及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
6.0.3??当居住建筑采用集中供暖系统时,每个独立调节房间均应设置室温调控装置,并宜采用自动温度控制阀。条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温和地区居住建筑采用集中供暖也日益增多,本条为满足舒适条件下的基本节能要求。????传统的居住建筑供暖系统中使用手动调节阀作为室温调控装置,往往出现热量分配不均,造成热量的浪费并影响人体舒适度,目前较多采用的自力式调节阀能够自动调节,方便、节能、舒适。
6.0.4??居住建筑集中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条文:国家节能指令第四号明确规定:“新建采暖系统应采用热水采暖”。实践证明,采用热水作为热媒,不仅对供暖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且便于进行节能调节。6.0.5??当居住建筑采用空调系统供暖时,其热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路布置应满足水力平衡要求,当系统之间压力损失相对差额大于15%时,应根据水力平衡计算配置必要的水力平衡装置;
????2??风机盘管机组应配置温控器。
6.0.6??当设计采用户式燃气采暖热水炉作为供暖热源时,其能效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中的2级水平。条文:当以燃气为供暖热源时,可以直接向房间送热风,或经风管系统送入;也可以产生热水,通过散热器、风机盘管进行供暖,或通过地面埋管进行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燃气机组的热效率需符合国家标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中的第2级。为了便于应用,表1列出了热水器和采暖炉能效等级值。表1热水器和采暖炉能效等级类型最低热效率值η(%)能效等级1级2级3级热水器ηη采暖炉热水ηη采暖ηη注:本表引自国家标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6.0.7??当采用分散式房间空调器时,不宜选择能效等级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3和《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中2级的节能型产品。
条文:采用分散式房间空调器进行供暖时,这类设备一般由用户自行采购,本条目的是推荐用户购买能效比高的产品。目前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3-和《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规定节能型产品的能效等级为2级。????为了方便应用,表2列出了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3-中空调器能效等级第3级指标,表3列出了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3-中空调器能效等级指标;表4列出了国家标准《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中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等级第2级指标。
表2房间空调器能效等级指标
类型额定制冷量CC(W)节能评价值(能效等级3级)整体式-2.90分体式CC≤.<CC≤.<CC≤.00表3房间空调器能效等级指标
类型额定制冷量CC(W)GB.3中能效等级整体式-2...30分体式CC≤...<CC≤...<CC≤...40表4能效等级2级对应的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指标
类型额定制冷量CC(W)节能评价值(能效等级3级)分体式CC≤.<CC≤.<CC≤.306.0.8??对采用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含风管机)、户式集中空调的居住建筑应统一规划预留室外机安装位置。
条文:强调统一规划预留空调室外机位置,有利于空调室外机组设置与建筑一体化,改善机组的运行环境,也更有利于节能。暖通专业应与建筑专业协调配合,满足室外机安装的下列规定:????1??避免影响建筑立面景观;
????2??把室外机放置在通风良好,安全稳定的位置;
????3??便于室外机的安装、维护、清洗;
????4??避免气流和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6.0.9??对年日照时数大于h,且年太阳辐射量大于MJ/m2的地区,12层及以下的居住建筑,应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温和地区典型城镇的太阳辐射数据的选取可按本标准附录A执行。条文:太阳能热水系统是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成本低廉的太阳能利用技术,是温和地区居住建筑中十分重要的节能措施,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温和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基本都大于h,年太阳辐射量大多在MJ/m2~MJ/m2之间,属于现行行业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89规定的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区,即MJ/(m2·年)~MJ/(m2·年),且夏季多雨,冬季干旱,太阳能资源与季节匹配性好。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温和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多年的工程实践表明:对于12层及以下的居住建筑,晴好天气时太阳能热水系统能够满足所有用户的热水需求。由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直接受天气影响,为保证阴雨天的热水供应,要综合考虑建筑功能、需求、经济性、环保性等因素,合理选用辅助能源系统。本条规定除少数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差的地区外,12层及以下的居住建筑应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对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12层以上建筑,在太阳能集热板安全防护可靠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优先利用太阳能。6.0.10??当选用土壤源热泵热水系统、浅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地表水(淡水、海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水源热泵系统作为热源时,不应破坏、污染地下资源。
条文: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要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并采取可靠回灌措施,确保置换热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对抽水量、回灌量及其水质进行监测。当采用地下水时,需采用闭式循环。若采用地埋管式换热器的地源热泵系统,要进行土壤温度平衡模拟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1年,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总吸热量相平衡,不平衡率要小于10%,并采取冷热源的调节措施,需要注意并进行长期应用后土壤温度变化趋势的预测,以避免长期应用后土壤温度发生变化,导致机组效率降低甚至不能制冷或供热。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1.html